【講座筆記與心得📝】主題:從人文、商業,到設計與科技,打造你的跨領域影響力 / 講者:林俐吟Jen

Meredith
12 min readApr 28, 2024

--

April 25. 2024

主題:從人文、商業,到設計與科技,打造你的跨領域影響力

講者:林俐吟Jen

講座海報Poster

我、我們,身為文組生,在家庭、學校或社會中,難免會受到其他人的質疑,質疑你的選擇、你的前途與你的人生。雖然並不是所有身邊的人都這麼認為,我也相信「自己選擇的路,自己負責就好」,不需要因為旁人言論而陷入內耗。但是,心情多多少少仍會受影響,偶爾也會懷疑自己一路以來的決定是否正確,是真的符合我想走的職涯道路嗎?還是…其實朝社會所期許的方向前進,我會更快樂也更負擔?

基於以上動機,我報名了這場講座。

【本篇Outline】

壹、開場

貳、五個迷惘,原來是在跨領域中迷路

一、大學時期

二、職涯迷網

三、意外發生,策略和應變如何改善處境

四、發展志業:從英文老師到國際企業講師

五、重返學生身份:突破現狀,把世界的最新最強帶回台灣

參、三種思維(Mindset),跳出框架與束縛

一、天賦、運氣、努力都是成功的因素,努力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。努力,是我走跳世界的指南針。

二、不甘於現狀,不接受預設,是很多成功的起點

三、人生最大的風險,就是不敢冒險

肆、一場對話,我們一起創造新的可能

壹、開場

博雅教育“Liberal Arts”,源自拉丁語 “Artes liberales”。

“artes”為「藝術」, “liberales”為「自由」。所謂「自由的藝術」,象徵著我們擁有很多選擇~

因為選擇多,所以方向不明確;因為方向不明確,所以風險較高;因為風險較高,所以被一些人貼上不穩定、前途渺茫的標籤。

欸咦?來,重整一下腦袋,我們換個角度想想看~

因為選擇多,所以無標準答案;因為無標準答案,所以路很寬廣;因為路很寬廣,所以你可以自由地形塑自己想成為的模樣。

貳、五個迷惘,原來是在跨領域中迷路

一、大學時期

1. 先嘗試一些「點」,這些點才能組成「線」和「面」!

首先,跨領域不一定要雙輔轉、修習學程、旁聽……。上線上課程、出國交換、參加社團、聽講座等等這些都算是跨領域噢!

或者,你也可以累積跨領域的「同學(人)、知識(事)、教材(時)、地點(地)、實作(物)」,這些朋友、知識儲備、成果作品等等都會是幫助你成為跨領域人才的養分。

最後,思考點與點之間的連結,當你能連成一條線後,一個面也會隨之到來。

2. 結交全世界的朋友,他們會是你的老師和朋友

不要預設立場去結交朋友,也不要畫地自限,限制自己交友的範圍。

3. 去做沒人想過或不敢去做的事,就算失敗也是很珍貴的經驗

如果,你還擁有學生紅利,犯錯所需要承擔的成本低。那麼,多多跨出舒適圈,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吧!

二、職涯迷網

1. 累積可轉移的技能,選擇給你更多選擇的選擇 →解決陌生問題的能力

講者(以下稱呼Jen)擁有豐富的教學經歷,他從中體悟到:「『教育』遠比想像中重要,不僅僅在學校,業界也需要『教育』這個成分。」我非常認同!如果說人的一輩子是「學習」的過程,那麼「受教育」也是一輩子不可或缺的元素(無論「教育」你的是一個人、一件事情、一場講座或是一部作品)。

我認為溝通表達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、創造力、語言能力等等都是可以轉移的能力。

2. 發揮創意與整合力,自己的最佳解要自己創造

簡而言之,我們要主動地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,自己的路自己修築。

3. 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、快速與人創造連結的能力

例如:旅行(不是旅遊噢)

Jen參與過一場國際活動,該場活動的攝影師記錄了Jen與別人相談甚歡的一幕,並公開發表,Jen非常疑惑且好奇,因為他只是這場活動的小配角。然而,攝影師告訴Jen:

“Because you were the only one smiling happily in that room. You don’t have to be a president, you only need to be interesting.”

微笑,真的會帶來幸運。可能是心理作用(?),但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,常常微笑的時期都過得比較快樂且順遂;缺少笑容的時期則往往越來越緊繃,然後逐漸失去生氣與動力。

三、意外發生,策略和應變如何改善處境

1. 人生的必修課你無法翹課,但你可以選擇如何修課

Jen經歷過父親罹癌到康復的過程。後來兩人合力出了一本書《二次重生》,書籍介紹有一句話令我深受感觸:

「有一天,你克服難關的故事,會是另一個人活下去的力量……」

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「生、離、死、別」,雖然我尚未親身體會過這些事件發生所帶來的悲傷與哀慟,但可以想見,屆時會有多麼地不捨與難熬。

如何以一個正面或樂觀的心態看待這一切,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課。

2. 意外變故釐清人生順序,並鍛鍊性格與韌性

Jen:「我們常常會想很遠的未來,但其實更重要的是,我們應該把當前的每一天過好。」這讓我想到拉丁語 Carpe diem! (Seize the day!),也聯想到了電影Titanic中,男主角Jack所說的 “To make each day count.”(讓每一天都過得有價值。)

另一方面,人生中的意外與變故也會鍛鍊我們的耐挫力,當耐挫力越來越好,也能隨之習得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。

3. 經營職涯時,別忘了你設計的是人生

很多人追求 work-life balance。但我認為,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,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切割工作和生活,而是去合理安排工作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。

四、發展志業:從英文老師到國際企業講師

1. 找到最愛、最強、最需要的交集,並深化與擴大

找到最愛、最強、最需要的交集,這使我想到源於日本的 Ikigai 圖(可以參考:Zoey — 你的生涯設計好閨蜜 https://www.zoeyk.co/ikigai/):

你享受的事(Things you love)、你擅長的事(Things you’re good at)、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(Things you can be paid for)、世界需要的事(What the world needs) → → → 熱情、專業、職志與使命 → → → Ikigai意義

→ 深化(深度):累積經驗、收集Feedback

→ 跨大(廣度):跨足不同和相關的產業、專業、客戶……

此外,記得你走過的人生故事是別人抄襲不了的~ 練習述說自己的故事吧!

(漸漸發現成功人士都很會說故事呢:D)

2. 把眼光放到全世界,每天都要學習、反省、變強

學習的方式很多元,例如旅行、閱讀、進修、交朋友⋯⋯

在全球化的時代,你可以學習與交流的對象是全世界!

這點我非常有共鳴!首先,學習是一輩子的事,我不喜歡停滯的感覺(至少對我一個21歲的大學生而言是這樣) → 成長型思維至關重要。至於反省,吾日三省吾身 & 覆盤幾乎是我甩不開的日常流程了。我習慣在覆盤一件事情、遇到爭執或意見不合時先檢討自己,因為理清自己的思緒後,才能更有同理心地去跟別人溝通,以及有理有據地詢問別人。而且呀~我是個睡前閉上眼睛會回想自己一天做了什麼、哪件事做得好或不好、哪句話說得恰當或不恰當的人……(有人跟我一樣嗎XD)目前可以改善的點大概是我要將這些內容記錄下來,不然都不清楚自己吸收與反芻的效果如何。

學習+反省=進步 →變強

3. 記得支持你的貴人,透過助人把這份感恩傳下去

“If you can’t pay it back, pay it forward.”

This quote strongly strikes a chord with me!!

時序回到高二上學期英文課本的第一課 “The Chain of Love”,詳細課文我不記得了,但我印象很深刻,老師播放了一部概念及主旨相同的影片:

Life Vest Inside — Kindness Boomerang — “One Day"

它其實是Life Vest Inside這間非營利機構的宣傳片。除了影片畫面讓人想持續觀看下去外,配樂也很燃(?

話說,其實我早就不記得這支影片的名稱了。決定分享筆記時才開始查,我嘗試了非常多關鍵字才找到它(不愧為圖資系的學生XD),嗚嗚好感動🥹

五、重返學生身份:突破現狀,把世界的最新最強帶回台灣

科技與全球化快速成長,我要如何持續創新與突破?

1. 從追求「融入當地」,到「強化台灣」

Jen善用與保護「臺灣」在國際上的好名聲,實際應用自己經歷過的臺灣填鴨式教育,在公司舉辦圓周率背誦大賽時贏得冠軍。然後同事隔天逢Jen便問:“Are you a Pi girl?”(快笑死 XDDD,台語諧音梗)

Jen參加歐洲論壇International Day,發現“Minority 有時候是一種優勢”。作為數十人中唯一的亞洲人,Jen認為:

“If you can stand out, why do you have to blend in?”

2. 不要追求第一,你要創造與成為「唯一」

Jen說了一句讓我瞬間頓悟的話:「第一名的學校,最喜歡的不是第一名的學生,而是獨一無二的學生。」實際例子是,申請國外學校常常需要寫“Diversity Essay”(內容文字要展現你獨特的一面)。

講座結束後,我在回家路上細細品味這段話,似乎......我感覺到的不是頓悟,而是共鳴。在高中時期,我就讀第一好高級中學,身邊都是努力學習的聰明人,會讀書、成績好已經不再是讓你獨特的一面。因此,我在高中也不斷在尋找自己的其他可能性。也許在潛意識中,我很早就嚮往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了~~~

3. 你越想幫助別人、整個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。

自助者天助之(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.)。

參、三種思維(Mindset),跳出框架與束縛

一、天賦、運氣、努力都是成功的因素,努力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。努力,是我走跳世界的指南針。

同樣的,再次強調成長型思維。即使有天賦,我也要當最努力的人。我記得國中班導說過一句話:「比你聰明的人都比你努力,你還要繼續怠惰嗎?」

二、不甘於現狀,不接受預設,是很多成功的起點

改變世界的熱情❤️‍🔥不要被澆熄

三、人生最大的風險,就是不敢冒險

很多事都不應該想清楚再做,就像跳水⋯和創業(追加一項:結婚)。這讓我想到Red, White & Royal Blue這部小說中/電影中的一句話:

“Sometimes you just jump and hope it’s not a cliff.”

人生沒有穩贏的,不多探索,如何知道選擇是否正確呢?

作為一個相對樂觀的人,我仍會在做每件事或做每個決定前,先想最慘的情況長怎樣。做好最壞的預期,也許會讓你更具有冒險的勇氣!

→ 冒險,本身就是值得的!

肆、一場對話,我們一起創造新的可能

這一Part也就是QA環節

Q1: 如何解決陌生問題?

A1: (1)先蒐集國內外類似案例 (2) 從「自身資源」出發

Q2: 覺得能力不足,拖累團隊,感到自卑,如何改善?

A2: 冒牌者症候群(通常會這麼覺得的人大概率不是拖油瓶)、自我認同

Q3: 如何避免「瞎忙」?如何在學期間還能空出時間做喜歡的事?

A3: Joy of Missing Out、思考哪些東西或資源取得不易,做取捨

Q4: 如何交會一直持續連繫的朋友?

A4: Keep and touch. 不要怕reach out或尋求幫助。或者是,關注國內外新聞,實例:0403地震後,Jen收到了50多位外國朋友的關心。

Q5: 對跨領域的定義?

A5: Input (learn) & Output (do)、創新

後記:整體心得與反思

1. Jen的自身經歷,多多少少能反映出他的家庭教育是良好的、教育資源是豐富的。作為家庭及求學背景與Jen類似的人,我可能也沒立場多說些什麼。不過,Jen除了先天條件與後天環境的加持之外,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與收穫。所以,不論你的出身、你的處境、你可以取得的資源如何,「持續學習」、「朝自己選擇的方向努力」與「嘗試一次次地突破自我」,是絕對能讓你進步、擁有更舒適生活品質的元素之一。

2. 其實不論專業為何,大家都不要自我設限。沒有一門專業是獨立的,它們都需要其他學科、其他知識與其他實力的搭配,彼此相輔相成,才能發揮作用。

3. 這場講座精采絕倫,除了因為很多內容引起我的共鳴之外,講者的個人魅力更是讓人無法挪開目光。十分享受這場演講,也收益良多。

相關連結:

  1. B02 臺大畢業生代表致詞 林俐吟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Valedictorian Speech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i5Fusu4qvk

Jen在臺大畢典上的致詞非常振奮人心~也令人感動(我聽得眼眶泛紅……)

2. 臺大演講網:https://speech.ntu.edu.tw/ntuspeech/

該講座錄影檔會放在臺大演講網上。網站上也有很多各個主題與領域的演講影片,有興趣可以定期上去瀏覽或訂閱電子報~

3. 《二次重生》婦產科名醫林禹宏罹患血癌,經歷化學治療、骨髓移植、併發症導致呼 吸衰竭、裝置葉克膜、獲得肺臟移植得以二度重生,激勵人心的感人故事。博客來網路書店: https://search.books.com.tw/search/query/key/%E6%9E%97%E7%A6%B9%E5%AE%8F%2C%E6%9E%97%E4%BF%90%E5%90%9F/adv_author/1/

4. 林俐吟Jen學姊的個人參考連結

Jen Academy 粉絲專頁:Jen Academy | Facebook

Jen 老師個人臉書:Jennifer Li-Yin Lin | Facebook

Jen 英文教學 Instagram: @jen.liyinlin

Jen 老師個人 Instagram:@jenniferliyin

Jen 的 LinkedIn: Jennifer (Li-Yin) Lin

Jen Academy 粉絲專頁:Jen Academy | Facebook

Jen 老師個人臉書:Jennifer Li-Yin Lin | Facebook

Jen 英文教學 Instagram: @jen.liyinlin

Jen 老師個人 Instagram:@jenniferliyin

Jen 的 LinkedIn: Jennifer (Li-Yin) Lin

專訪 Jen Academy 創辦人林俐吟 | 失敗履歷 CH2: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25bca44fd89780001a7f68a

TibaMe緯育: https://www.tibame.com/teacher/3f406de0

--

--